蘭州建絲綢之路蠟像館 “絲路英雄”再現昔日輝煌
2018-05-28 11:52:21
admin
“上至皇宮貴族,下到平民百姓,他們都是‘絲路英雄’。”馬琰介紹,受場館面積限制,不可能將絲綢之路所有人物塑造出來,只能從絲綢之路歷史事件、人物故事中反復遴選出甘肅段內的事與人物。
中新網記者參觀蠟像館時發現,在兩層總面積400多平方米的場館內,所表現的內容覆蓋了戰爭、和親、貿易、文化、生活等方面。人物除了鳩摩羅什、烏孫公主、班超、張騫等歷史名人外,絲路牽駝人、粟特商人等平民也在其中。
馬琰表示,滿載著絲綢、瓷器、茶葉的駝隊和粟特商人等雖為平民,但卻是絲綢之路繁榮的見證者和實踐者,他們的加入更容易說明蘭州的文化秉性和厚重的歷史傳承。
記者了解到,此蠟像館原來以“忠”“孝”為主題進行蠟像展覽,后因蠟像破損嚴重,此館便不再對外開放,時隔7年,以絲綢之路為主題的蠟像入駐,又使此館“容貌煥發”,恢復往日熱鬧場景。
“‘絲路英雄’蠟像一律以高分子硅膠制作而成。”馬琰表示,相比較其他原料,硅膠的質感和色澤不僅更接近人體皮膚、還能使蠟像人物表情更為自然,而且具有耐熱性、耐寒性、耐大氣老化等性能。
“最大困難的就是貼近歷史,還原真實人物。”馬琰談及塑造人物形象時說,人物做出突出貢獻時年齡、身高、服飾、造型、道具……等細節問題都邀請專家學者進行反復驗證,給出詳細參考意見。“平均一個蠟像耗時一個多月,這一切就是為了給民眾真實地反映出當時的情況。”
“霍去病對匈奴實行合圍,使漢朝控制了河西地區,為打通西域道路奠定基礎。”蘭州市民靳小云指著霍去病的蠟像正給孩子介紹霍去病的生平事跡。靳小云表示,蘭州是絲綢之路的重要節點,身為蘭州人無論年紀大小都應該知道“絲路文化”。蠟像相比書籍和網絡,可以給孩子更為直觀的感受,也容易吸引孩子注意力。
來自陜西省西安市游客張忠峰認為,蠟像館所展示的“絲路英雄”是把“埋沒”在歷史長河中的絲路故事挖掘出來,使民眾可以與他們完美“邂逅”,了解那時的繁榮和輝煌。
“絲綢之路蠟像館最重要的使命就是激發民眾對歷史的興趣,開啟他們的絲路之旅。”馬琰表示,“五一”小長假時,該蠟像館日均接待游客1萬人次。
源自:中國新聞網 編輯:劉薛梅